PET/CT是一种无创的功能加结构的显像方式,相比常规的影像学检查(B超、CT、MRI等)它可以一次性完成对全身病灶的排查,更灵敏、准确、早期地发现病灶,被认为是目前诊断和指导治疗肿瘤的最佳手段之一。然而是不是所有肿瘤患者都适合做PETICT?PET/CT并不是对所有肿瘤都拥有“火眼金睛”它擅长发现的肿瘤往往是在“低本底”区域,如肺部、头颈部、胆囊、肌肉骨骼区域等。这些地方犹如一片黑暗的区域,PET就像一盏明灯,一旦点亮,就会非常显眼。而在一些“高本底”区域,如胃肠道、肝脏、膀胱等,犹如充满阳光的房间,就算灯已经亮了,我们也很难辨别是否开着。PET/CT并不能查出所有肿瘤,大部分的肿瘤葡萄糖代谢是增高的,但少部分肿瘤的葡萄糖低代谢会导致显像的假阴性,如肝细胞肝癌、肾透明细胞癌、消化道印戒细胞癌和一些低度恶性的肿瘤等;小于0.5厘米的病灶由于分辨率有限也很难探测出来;对于一些感染性病变(如结核、真菌等),因为炎症区域内激活的炎细胞摄取18F-FDG增高,会被误认成为肿瘤病灶;检查前短期内使用过升白治疗、血糖过高、未充分禁食、冬季未充分保暖导致棕色脂肪动员等也会引起“假阳性”或“假阴性”情况。另外,由于正常脑组织的葡萄糖代谢就很高,所以PET/CT对神经系统的病变检出也存在-定局限性。确诊肿瘤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非一个PET/CT便可说明所有问题;每项检查都有其优势,如食道、胃、肠等空腔脏器的情况内镜检查会更直观,磁共振对于神经系统和软组织更敏感,甲状腺的超声检查可以看到结节的血流、包膜侵犯和微小的钙化等情况;所以,有时候在做PET/CT检查时,医生还会要求病人进步做超声、CT、MRI超声检查。但是,任何-项影像学检查都不是%准确的,确诊肿瘤的性质,病理仍然是“金标准”。因此,我们需要综合的诊断,才能更容易地发现和确诊病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