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雀斑哪家医院好 http://m.39.net/pf/a_8714221.html#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说起糖尿病也许大家都不陌生,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糖尿病已经成为流行最广的疾病。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也在不断攀升。
据我国疾控中心权威发布,截止到年我国城乡平均糖尿病发病率为11.6%,现有糖尿病人数超过1.3亿,是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
但是,糖尿病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它对人体都有哪些损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眼病?它对人们的视力又有哪些损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如何形成的?它又该如何预防与治疗?弄清楚上述这些问题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十分的重要,下面我来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作用缺陷所导致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障碍,而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多病因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每年全球医疗投入中糖尿病都占首位。糖尿病对人体的损害主要是由于长期慢性高血糖可产生严重的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从而导致心、脑、眼、肾等重要生命器官出现功能异常甚至衰竭。糖尿病引起的大血管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全身大、中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脑血管意外是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约7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该并发症。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主要表现在肾脏和眼睛的视网膜,由糖尿病引起的肾小球硬化症,我们把它简称为“糖肾”,严重者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尿*症)。由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微血管病变,我们把它称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严重者可导致双目失明。
现在我就详细介绍一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如何形成的?它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
在长期、慢性高血糖的作用下,视网膜毛细血管会发生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进而发生视网膜毛细血管网的周细胞选择性消失,这样就导致了视网膜毛细血管网的破坏和通透性增高,最终会影响到视网膜视细胞的新陈代谢和功能丧失。
在早期阶段,视网膜微血管的损伤主要表现为视网膜毛细血管呈瘤样扩张(微动脉瘤),进而发生视网膜出血、水肿、渗出等临床症状。
随着糖尿病患病时间的增加,视网膜毛细血管网就会部分消失,而引起视网膜产生新生血管,临床上就会表现为视网膜内大量出血和少量的视网膜前出血,这也预示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入了中期。
如果此时血糖控制不好,或没有采取任何其他干预措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很快就会进入到晚期。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视网膜毛细血管网大面积消失,并产生大量视网膜新生血管,同时视网膜上会有纤维增殖膜的出现,从而发生玻璃体出血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最终会导致眼睛失明。
患糖尿病10年以上的人,约70%的人会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病程越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就越高,而晚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又是20~64岁人群主要的致盲原因。
糖尿病导致眼睛的损伤是一个缓慢发展并且不可逆的过程。一旦确诊糖尿病,那么视网膜微血管的损害机制就已经启动,不管今后血糖控制的好与坏,视网膜微血管的损害机制都不会停止。
只不过是血糖控制的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出现的就晚而且轻,如果控制的不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就出现的早而且重。早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影响视力都是很轻微的,往往不被患者本人察觉,一旦患者发现自己的视力下降或严重受损,就说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经进入到中、晚期(见图),此时的糖尿病患者失明的风险也会大大升高。
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眼底照片
中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照片
晚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照片
那么如何避免糖尿病患者发生严重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失明
最关键的就是要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三早原则”中最重要是早发现,那又如何做到早发现哪?
由于2型糖尿病的临床症状一般都很轻,尤其是在2型糖尿病的早期阶段,患者往往不能自我发现,一部分糖尿病患者是先发现了眼底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眼底血管异常,在眼科医生建议查空腹血糖后,才确诊糖尿病的。
因此,我的建议是:30岁以上的人,应该每年进行一次常规的空腹血糖检查。当空腹血糖检查异常并确诊糖尿病后,就应及时到专业眼科医疗机构就诊,并定期进行眼科的随诊观察。经眼科医生检查,未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以后每年检查一次眼底;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每半年检查一次眼底;中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应及时进行眼底激光干预;晚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应及时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见表)。
糖尿病患者眼科就诊时间及干预、治疗建议
视网膜情况
眼科复查频次
干预、治疗方法
无糖尿病视网膜疾病病变
每年一次
间断口服羟苯磺酸钙
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疾病病变
每半年一次
长期口服羟苯磺酸钙
中期糖尿病视网膜疾病病变
及时眼底激光干预
晚期糖尿病视网膜疾病病变
及时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
得了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虽然得了糖尿病,仍然对糖尿病及并发症的相关知识一无所知。临床经验告诉我们: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及并发症的相关知识了解的越多,发生严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失明的比率就越低。在糖尿病的早期,及时发现并给予适当的治疗,会大大降低糖尿病对眼睛的伤害,患者失明的风险也随之降低。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要足够重视糖尿病可能给眼睛带来的伤害,尽可能多的学习和了解相关知识;
要严格控制好血糖,同时也要控制好血压和血脂,适量运动,合理饮食;
一定要定期到眼科检查眼底,这是糖尿病患者防止失明最重要的一环。
最后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目标就是:阻止糖尿病对眼睛的持续性伤害;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程;改善视功能,提高视力,降低失明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根本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糖尿病患者需长期平稳控制血糖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等基础治疗应贯穿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的全过程。
除基础治疗外,还应对“糖网”展开特异性治疗。一旦确诊糖尿病后,视网膜微血管的损害就已经开始。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也会由轻到重逐渐发展。
我们可以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
在早期阶段,主要病理改变是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强。药物羟苯磺酸钙具有稳定毛细血管基底膜、降低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所以,确诊的糖尿病患者或早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间断服用羟苯磺酸钙可以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程。
当眼底病变进入到中期阶段后,就应该及时进行激光干预。眼底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就是利用激光的热效应损伤作用,对病变的视网膜组织进行破坏,使之从耗氧变为不耗氧,让健康的视网膜组织有更好的氧气供应,这样有助于视网膜新生血管的逐渐萎缩,从而达到保护中心视力的作用,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舍卒保车”。大量临床资料证实,及时有效的激光治疗,能延缓或阻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程,可以使大部分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不发生严重的视力下降,可将糖尿病患者的失明率从50%控制到5%以下。
通过下面的照片我们可以看到,激光治疗后视网膜出血完全吸收。
中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照片
中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经激光治疗后的照片
到目前为止,对中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实施激光治疗,仍然是为糖尿病患者争取保持一定视力、防止失明的最重要的治疗方法。
如果对中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未及时实施激光治疗,眼底病变会不可避免地进入到晚期,视网膜上的新生血管将引起玻璃体出血、纤维血管膜增殖及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视力将严重受损,甚至失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一旦进入到晚期,就应及时实施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虽然玻璃体切割手术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但这也是避免糖尿病患者失明的唯一希望,部分晚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由于及时采取了玻切手术治疗,仍然取得了很好的手术效果。(见图)
晚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前
晚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后
因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往往双眼同时发病,严重程度相差无几,如果治疗不及时,就会出现双目失明的严重后果,这样将使糖尿病患者丧失劳动和生活能力。只有坚持: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才能避免这一严重情况的发生。
内容编写:刘宗明
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