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禾医助APP
作者:云南省一院孙丹雄
年,第二版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发布了,里面有很多精华内容,但是,看完后发现,肺结节的处理,不是一部专家共识能讲得清楚的,结合临床,会看胸部CT,才是肺结节处理的关键和重点。
临床中,不能照搬指南和专家共识,下面分享一下专家共识的精华内容,结合CT图片说说肺结节的处理。
肺结节的定义:影像学表现为直径≤3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不伴肺不张、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
肺结节合并胸腔积液就不是肺结节?
我觉得专家共识的意思是:肺结节合并胸腔积液等,不在本共识的讨论范围之内。
数量分类:
孤立性:单个病灶
多发性:2个及以上的病灶
病灶大小分类:
直径5mm者定义为微小结节,医院管理,因为肺癌的可能性很小;
直径为5~lOmm者定义为小结节,医院管理;
10~30mm的肺结节则应尽早请有经验的专家诊治。
密度分类:
(1)实性肺结节:肺内圆形或类圆形密度增高影,病变密度足以掩盖其中走行的血管和支气管影;
(2)亚实性肺结节:所有含磨玻璃密度的肺结节均称为亚实性肺结节。
亚实性肺结节中包括纯磨玻璃结节(pGGN)、磨玻璃密度和实性密度均有的混杂性结节(mGGN),后者也称部分实性结节。
肺癌高危人群(专家共识的精华):
年龄≥40岁且具有以下任一危险因素者:
(1)吸烟≥20包年(或年支),或曾经吸烟≥20包年(或年支),戒烟时间15年;
(2)有环境或高危职业暴露史(如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3)合并慢阻肺、弥漫性肺纤维化或既往有肺结核病史者;
(4)既往罹患恶性肿瘤或有肺癌家族史者。
推荐肺结节患者行胸部CT检查(结节处行病灶薄层扫描),以便更好地显示肺结节的特征。
薄层(≤lmm层厚)的胸部CT可更好地评价肺结节的形态特征。
目前尚无特异性生物学标志物应用于肺癌的临床诊断。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上述肿瘤标志物有进行性增高,需要警惕早期肺癌。
派克CT(PET-CT)
直径8mm的实性肺结节:有助于鉴别良性或恶性。标准化摄取值(SUV)2.5时,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很大。
实性成分≤8mm肺结节:鉴别诊断无明显优势。
纯磨玻璃结节:无论大小,都无明显优势。
动态增强CT
5~40mm非钙化肺部病变:增强15HU时,区分肺部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和58%。
直径8mm的实性肺结节:增强CT扫描显示增强15HU,恶性结节的可能性大。
纯磨玻璃、≤8mm的肺结节:一般不推荐增强扫描,价值有限。
肺活检
常规气管镜检查、自荧光气管镜、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肺活检术、虚拟导航气管镜、电磁导航气管镜、经胸壁肺穿刺活检术,根据情况选择。
恶性结节评估
1.肺结节体积增大,恶性可能性越大;
2.大多数恶性肺结节的形态为圆形或类圆形;
3.恶性肺结节多呈分叶状,或有毛刺征(或称棘状突起),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常提示恶性的可能;
良性肺结节,边缘可有尖角或纤维条索等,周围出现纤维条索、胸膜增厚等征象则常提示结节为良性;
4.磨玻璃:5mm的纯磨玻璃常提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
实性成分超过50%常提示恶性可能;
持续存在的磨玻璃结节大多数为恶性,或有向恶性发展的倾向。
5.支气管:支气管被包埋且伴局部管壁增厚,或包埋的支气管管腔不规则,则恶性可能性大。
随访很重要!
变化快提示良性:
短期内病灶外部特征变化明显;或者病灶迅速变大,倍增时间15天,反而提示良性,因为肿瘤几乎不会短期出现很明显的变化,一般只有肺炎才会迅速变化。
对于实性结节,变化很慢,比如2年以上仍然稳定,也提示良性。
磨玻璃,即使变化很慢,也要警惕肺癌。
肺结节在随访中有以下变化时,多考虑为恶性:
(1)直径增大,倍增时间符合肿瘤生长规律;
(2)病灶稳定或增大,并出现实性成分;
(3)病灶缩小,但出现实性成分或其中实性成分增加;
(4)血管生成符合恶性肺结节规律;
(5)出现分叶、毛刺和或胸膜凹陷征。
孤立性肺结节的处理
现实病例如何处理?
多发性肺结节评估与处理原则
这个很考技术,必须会处理孤立性结节,才会处理多发结节,因为多发结节要对每个结节进行评估。
1.假如肺部有多个结节,评估后,某一个结节很像肺癌,但是其他结节考虑炎症,这个时候除非有明确的证据证明其他结节是转移,要不然,必须对那一个很像肺癌的结节进行随访,或者手术切除。
2.多发磨玻璃,至少有一个病灶在5~10mm之间,又没有特别突出的病灶,推荐首次检查后3个月再行CT随访。
3.派克CT有一定价值。
4.一般认为10个弥漫性结节,考虑炎症,或者转移,原发性肺癌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现实病例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