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患者长期吃蔬菜会出现低血糖吗
答:糖尿病患者吃米饭和面食容易发生高血糖。因此,绿色食疗采用以蔬菜纯牛奶为主食的食疗,可防止患者摄人大量葡萄糖,保持血糖的稳定。有些人提出吃蔬菜会出现低血糖,这是不容回避的问题。因为蔬菜中含有一定量的葡萄糖,每天患者三餐吃掉~克蔬菜(含糖3%~4%),再吃克主食,其中的葡萄糖含量足够维持人体所需。除重体力劳动的糖尿病患者需要每餐吃克米饭外,其余以蔬菜为主食都能保持血糖稳定。特殊情况下糖尿病患者由于运动量加大,偶尔出现低血糖,这时只要吃个包子(馒头)或半个苹果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食物中含量最多的糖类是淀粉。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食物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转变为淀粉糊精,被人体吸收后再转化为葡萄糖。概括起来,血糖的来源有3条途径:主要是从胃肠道吸收;其次是肝脏合成葡萄糖(即糖原异生)或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再者是肌肉中的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人血。血糖有4条去路:其一,人体的组织细
胞摄取、利用转化为能量;其二,在肝脏、肌肉中合成糖原;其三,转变为脂肪;其四,转变为其他糖类物质。这里要着重指出糖尿病患者因胰岛功能缺失,糖代谢紊乱,一且血糖飙升到14毫摩尔/升时,胰岛就不能将葡萄糖输人人的机体组织去提供能量,而血液也就不能正常循环,因此以蔬菜和纯牛奶为主食的绿色食疗是糖尿病患者稳定血糖的首选。
糖尿病
2、糖尿病患者因绿色食疗少吃药有风险吗
答:没有风险!为什么没有风险呢?第一,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食疗法以蔬菜和纯牛奶为主食,以鱼、肉、蛋为辅食,既有营养又能保持血糖稳定,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可以少吃药或不吃药。因为药是拿来治病的,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高才需要用降糖药来治病。当患者由于嘴馋吃了一些淀粉类食物而使血糖升高时,就应当依照医嘱服药,这就是因病施治。第二,绿色食疗应当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在食疗稳定血糖的基础上,还要对高血脂、高血压脑血栓、尿毒症等并发症进行药物治疗,科学合理,因病施治。但当患者病情逐渐好转时可适当减少用药量。
3、糖尿病患者天天吃蔬菜会出现饥饿感吗
答:不会。
(1)患者经常有饥饿感并不是低血糖引起的。低血糖的症状主要有饥饿、乏力、出汗等,严重的低血糖会引发昏迷,甚至危及生命;每天感觉身心乏力并有强烈的饥饿感,吃饭后仍有饥饿感。药物过量引发了低血糖,凭着感觉增加食物摄人量,不想吃饭时也勉强吃,但这种饥饿感并没有消失,而且引起了其他不适症状。检查结果血糖值并不低,而是很高,此时并不是仅低血糖有饥饿症状,高血糖也会引发饥饿感。
蔬菜
(2)血糖低和血糖高都会出现饥饿感。现实生活中,可能很多糖尿病患者在感到饥饿明显时,首先想到的是发生了低血糖,然后立即食用糖果。其实,饥饿并不一定是因低血糖引起,高血糖也可使患者产生饥饿感。因此,当出现饥饿感时,要及时监测血糖,判定一下自己的血糖是高了还是低了,以便得到正确的治疗。那么为何高血糖也会使人产生饥饿感呢?
首先,我们先了解低血糖如何引发饥饿感。健康人在进食后血糖升高,血糖刺激了负责饥饿和饱感的下丘脑,使人产生饱感。当发生低血糖后,下丘脑得不到足够的糖供应,就产生了饥饿感。但患者需要注意的是,高血糖也会引起饥饿感。患者由于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抵抗,导致代谢紊乱,患者体内脂肪和蛋白质加速分解,大部分营养被排泄,血糖不能进人细胞内,血糖虽然升高,但细胞内却缺乏糖,由此出现“细胞饥饿”而产生饥饿感。
(3)我在糖尿病患者中推广绿色食疗,他们天天吃蔬菜,血糖稳定了,患者者血液循环正常就很少出现饥饿感,同时患者早、晚餐喝纯牛奶,跟正常人一样吃鱼吃肉,绿色食疗患者血糖长期稳定,胰岛就能正常工作,这就是解决饥饿感的唯一途径。不能一味地采用药物治疗,我说的再通俗点儿,长期依赖药物治疗的就是病人,能用食疗康复的就是健康的人。
4、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不能吃高胆固醇的食物
答: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均为导致心血管疾病的杀手。因此糖尿病患者应随时注意维持自己的血脂浓度在正常范围,如果并发高脂血症应该积极治疗。降低血中的胆固醇浓度,第一个步骤就是要以蔬菜、纯牛奶为主食,从饮食方面控制胆固醇,吃得清淡些,多吃膳食纤维。因为膳食纤维能有效改善糖代谢,也有利于糖尿病惠者的脂质代谢。第二个步骤,糖尿病患者往往因血清胆固醇升高,而引发心血管疾病,因此还应限制饮食中胆固醇的进食量,一般主张每日食用胆固醇低于毫克,对于动物内脏、蛋黄等高胆固醇应当尽量少吃。
胆固醇
5.有人说老年人血糖高点不碍大事对吗
答:非常错误。因为老年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绝大多数体质虚弱,有80%~98%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有并发症,大部分血糖飙高,尤其农村老年患者因为经济困难,旧病难治,导致胰岛素功能严重缺失,脂肪代谢紊乱,加上老年患者血管粥样硬化,从而引发全身多种并发症,最严重的有心血管病变、酮症酸中毒、致盲致残,有的因病折寿,这都是长期高血糖的结果。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最高不应超过7.8毫摩尔/升。不重视高血糖,就是轻视生命。为什么把这个话题说的那么严重?因为根据我的长期临床试验,老年糖尿病患者长期以大米、面条为主食,血糖每天都在20毫摩尔/升上下徘徊(即使服药),不到几年时间就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尤其是酮症酸中毒。那么怎么重视呢?唯一的途径就是进行以蔬菜为主食的绿色食疗,因为蔬菜膳食纤维多,水分多热能低,糖分低,容易果腹充饥。除了以蔬菜为主食外,加上鱼、肉、蛋及纯牛奶等达到营养均衡。通过食疗首先把血糖稳住,其次在血糖稳定的同时把药物逐渐减少,特别是减少对胰岛素的依赖,尔后坚持适当运动。只有这样长期坚持,糖尿病并发症就会逐渐好转,老年糖尿病患者就能健康长寿。许多内分泌科医生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说年纪大了血糖偏高点没有大碍,这种说法大错特错。事实证明,高血糖对老年人机体危害较大,主要表现为:①引起血管、神经并发症。老年糖尿病患者本身血管粥样硬化,长期高血糖会使血管、神经并发症发生和发展,使病情加重。②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长期高血糖对胰岛B细胞不断刺激,使其功能衰竭,胰岛素分泌更少,更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③电解质紊乱。高血糖时大量排尿,从尿带走电解质,使电解质紊乱。④严重失水。高血糖引起渗透性利尿,尿量增加、机体失水。⑤渗透压增高。高血糖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细胞内液向细胞外流动,导致细胞内失水。当脑细胞失水时,可引起脑功能紊乱,临床上称高渗性昏迷。⑥全身乏力。血糖过高,葡萄糖及营养不能很好地被机体吸收利用而从尿中排出,因而出现消瘦、浑身无力,⑦视力减退。血糖升高时,导致眼底视网膜供血不足,眼睛视力往往减退,日渐加重有的致盲致残。因此根据长期临床观察,老年人血糖应保持在4~6毫摩尔/升的最佳状态。不要听信不实传言而耽误了最佳治疗良机。
药物
6.为什么糖尿病患者要回避两把隐形的“刀”
答:糖尿病患者餐餐大碗大碗吃米面主食导致血糖不断飙升,到头来全身出现并发症,这是第一把“刀”。由于血糖飙升造成多种疾病,患者就大把大把地吃药,由于患者长期吃药又极大地刺激了肝和肾,导致造血功能和排毒功能衰退,这是第二把“刀”。这两把隐形的刀是杀人不见血的刀,长此以往就等于慢性自杀。
7.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答: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注射胰岛素和服用降糖药偶尔会发生低血糖反应,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轻度低血糖,有心跳加速、头晕、多汗、颤抖等,但患者意识清醒,这时只要吃点饼干或吃半个苹果,几分钟后症状就会缓解。我建议诸位糖友每当外出一定不要忘记随身带一颗水果糖,以防不时之需。另一种是重度低血糖,除上述症状外,患者话多,动作不协调,有的意识不清出现昏迷,这时家人第一反应且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拿水果糖或甜食眼他,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