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疗效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etbdf/—1—
我人生中几次难以忍受的“想死”的冲动大概发生在以下场景:
1、在学校的人际关系不和谐,我总自卑,觉得和一伙人说话听不清而被嘲笑,难以融入。
2、学习工作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的成绩,自认为自己付出很多,应该得到应有的回报,结果还没隔壁整天早恋抽烟耍流氓的二混子过得好。
3、失恋,当我把所有的情感和注意力都倾注在某个人身上时,那个人总是会毫不意外的逃跑了。
为什么说“想死”都是冲动,那个情绪上头的时候就是无法冷静下来。
我无数次的幻想过把自己整死,但好在每次都只是在脑子里幻想一下而已。
有时候我平静了,我以为自己好了,我变得更自信了点,也不像学生时代那么注重别人眼光,惧怕人际关系不和谐的事;接受自己的能力,尽人事听天命;明白爱情可遇不可求,不美化也不丑化曾经的恋人。
这个时候的我就像个豁达的“大姐姐”,还能和任何人谈笑风生,让人觉得“你活的真通透”,“你真是个善良的好人呀”。
—2—
后来我觉得我可能真的好了。
毕业工作后,我的人际关系问题得到了很大的缓解,我不再觉得自己会因为听力不行被人看不起,更不会因此而故作内向——我本来就是个聒噪且大大咧咧喜欢说话的人啊。
前年回了一趟母校,现实打的我措手不及。
我一踏进那个宿舍就觉得窒息——夏天的风扇发出的呜呜声,根本不凉快的风夹杂着宿舍里六神花露水的味道,女生宿舍的几个人各自坐着,没有人说话···
那次是我去一个小粉丝学妹宿舍借宿一晚,本以为我会像一个毕业许久的老学姐给她们预告职场险恶,能谈笑风生来的。结果我动动嘴唇,看着三副陌生的面孔,最终还是一个字也没说出来。还不到九点,我就窸窸窣窣的爬上床,听着下面她们斗地主的声音,竟流眼泪了。
那场景真太他妈熟悉了,即便我已经离开本科院校好久了,再回去,看到那陌生又熟悉的一切,我还是觉得痛苦。非常痛苦。
我开始恨我自己为什么非要没事“回去看看”,可能我误以为自己已经牛逼的可以应对过去自己没曾应付好的一切。甚至有时候回头看自己,还会觉得过去的自己太矫情太幼稚。
我甚至无数次幻想,以现在的思想回到过去,面对那些困扰,我会不会能得心应手的应对。而这次事件让我明白了,不会,永远也不会。
就算理智告诉你该怎么样怎么样,那个场景再还原,痛苦的回忆和感觉还是会涌现出来令人窒息。
我何苦要跟自己过不去呢?
那个地方,我永远也不用回去了啊。
—3—
古语有云“身心一体”,精神不是独立于肉体之外存在的无形之物,和肉体是对应的。人有一个能产生思想和情绪的大脑,鬼知道因为这些东西错失了多少“理性”的判断,而人类所有的复杂情感其实也都有对应的生物学机制。
所以抑郁其实已经不单纯是心理的问题了,久而久之也会形成大脑的功能性病变。人的基因奠定了生理易感性基础,在与外界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影响情绪,反馈自身,最终导致一系列的抑郁症状。
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循环往复太正常了。尤其当你又陷入过去相同或相似的情境中时。
曾经生活过的有不好回忆的地方;失恋,尤其是与过去相似的恋爱评价;以及到现在还认为只要努力学习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的典型学生思维,都是会让我重新陷入那种情绪的导火索。
我好像永远也无法回答别人问我“为什么你这么闲,整天粘着我,你就没自己的事吗?”,因为过去我就不知道答案是什么;我也无法处理当恋人冷处理你时如何安抚自己的内心,只会不停攻击自我“对啊,我为啥这么闲啊?”
但其实我闲吗?
我可不闲,我每天精疲力尽,想做的能做的事可太多了。
但抑郁情绪下,我连翻看知乎杠精的评论都觉得痛苦想死。
—4—
我曾花了很长时间去剖析自我,按理说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
为什么我明明不喜欢吃鱼还要点鱼吃,明明不喜欢英语还硬要逼自己学虽然也没啥卵用,明明在一段关系里已经痛苦大过快乐了还要坚持呢?
常人说这叫“自虐”。
但其实,有一种人,“自虐”会让他觉得快乐,痛并快乐的。
小时候我爸妈大概《哈佛女孩》看走火入魔了,我们家没冰块让我握。我妈会让我在澡堂子里泡秒,于是你就能看到,那种北方的大池子,一股子肉味儿,云缭雾绕的,一堆白胖的肉体下,一个乖巧的小姑娘,一动不动的坐在那里,嘴里缓慢的数着:一,二,三·····
一直数到一百,我妈说,这才表示“洗干净”了。
浑身泡的通红,整个人都觉得虚脱,好像要晕倒了一样。我很痛苦,但是我妈逼着我一定得这样,这让我有种心理变态的想法:如果我不在里面泡的浑身通红想晕倒,那就证明我没洗干净。
这个习惯一直到现在都还未曾缓解,尽管现在已经不洗那种北方的大池浴室了。我在淋浴时还是会把水开到最热,烫的浑身通红才觉得心里舒坦。
恋爱中感受到不愉快,甚至是痛苦,我会选择忍一忍,再忍一忍,“哪怕对方打我也比孤身一个人好啊”,这种思想第一次出现在我脑子里的时候,我自己都吓一跳。只能庆幸自己并没有遇到真正的坏人,不然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5—
人这一生多少是要吃点苦。
身体上没有苦,心理上多少也得收点,没人能免俗。
而很多所谓苦难是有阶段性的,童年可能会因为胆小怯懦被别人嘲笑忽视;长大后可能会因为爱而不得的恋人而痛苦失落;人到中年又发现情绪没有什么卵用,没钱才是真的惨;老年的事可能就更多了····
每个阶段都有自己不得不经历的一些痛苦,人人都如此罢了。
但是妄图认为成年的自己再遇到童年那些事就一定能云淡风轻可能就高估自己了。你忘了当初是什么原因促使你一定要离开家乡读书工作永远不想回去的吗?
不过是身心开始发现,有些问题你就是解决不了的,逃离那个环境,你会好很多。
又为何要妄想过去自己无法释怀的事现在就能解决好呢?
不管是原生家庭也罢,还是过去相似的恋爱经历,以及对学习工作必须要“出成绩”的执念,过去就过去吧。
那条黑狗来了,应声而来也不必害怕。
离开那个情境,把黑狗关在门里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