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有治好的可能 http://www.qfl168.com/罕见病·科普
7岁的甜甜是一名苯丙酮尿症(一种氨基酸代谢病)患儿,由于肝脏苯丙氨酸羟化酶的缺乏,不能完全代谢苯丙氨酸,发生了高苯丙氨酸血症。而苯丙氨酸这种氨基酸几乎在所有含蛋白质的食物中都有,这就意味着甜甜无法吃肉、蛋、奶、豆、鱼虾、大米等“有营养”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含蛋白质太高,甜甜越吃越会病的厉害,她的每一顿饭都需要特食。因此,甜甜这些不能吃普通食物的患儿也被称为“不食人间烟火的孩子”。
甜甜的妈妈告诉我们,虽然孩子患有这种特殊的“疾病”,但是她感到非常幸运的是甜甜能在出生后3天做了新生儿筛查,没发病的时候就开始治疗,要不然家人肯定是不知道如何呵护甜甜免受苯丙酮尿症伤害的。苯丙酮尿症的孩子出生时正常,往往在半岁以后发育落后或停滞,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会造成智力低下、癫痫、孤独症、精神行为异常等严重问题。而现在的甜甜在亲人和医生们的“特殊”养育下健康成长,活泼可爱,还当了小小的班干部。理智的爸爸妈妈,可爱的女儿,这个幸福的家庭面对疾病的乐观态度深深的感染了我们。相信随着医学越来越发达,苯丙酮尿症孩子们一定可以像普通人一样品尝到美味佳肴。苯丙酮尿症属于隐性遗传病,经过三十余年的努力,我国新生儿筛查覆盖率达到了97.5%,绝大多数苯丙酮尿症患儿在无症状时期开始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疾病,大脑得以正常发育,避免了那些可怕的后遗症。今天杨医生遗传与健康教室就带大家详细了解这种遗传病。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简称PKU,是我国先天性氨基酸代谢障碍中最常见的疾病,由于肝脏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hydroxylase,PAH)缺乏导致高苯丙氨酸血症。苯丙酮尿症是遗传代谢病和新生儿筛查领域最成功、最经典的病种。借鉴苯丙酮尿症的防治原理,很多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代谢病得到了有效控制。血苯丙氨酸浓度μmol/L称为高苯丙氨酸血症。根据我国万新生儿筛查资料统计,高苯丙氨酸血症患病率为1/,北方高于南方。高苯丙氨酸血症分为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和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两大类。对于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所致高苯丙氨酸血症,根据血苯丙氨酸浓度分为:△经典型高苯丙氨酸血症:血苯丙氨酸浓度≥0μmol/L(≥20mg/dl)△轻~中度高苯丙氨酸血症:血苯丙氨酸浓度在~0μmol/L之间根据患儿对四氢生物蝶呤(BH4)的反应可分为:△BH4无反应型高苯丙氨酸血症:多为经典型苯丙酮尿症△BH4反应型高苯丙氨酸血症:多为轻~中度高苯丙氨酸血症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所致高苯丙氨酸血症病因与发病机制编码苯丙氨酸羟化酶的PAH基因突变导致肝脏苯丙氨酸羟化酶活性缺陷,苯丙氨酸不能正常降解,在体内异常蓄积,同时酪氨酸、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黑色素等重要生理活性物质生成障碍,引起神经精神损害。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异常,在新生儿期多无明显症状,生后数月出现不同程度的智力发育落后,近半数患儿合并癫痫,其中婴儿痉挛症大约占1/3,一些轻症患者发病较晚,可能在学龄甚至成年发病。
大多数患者有烦躁、易激惹、抑郁、多动、孤独症倾向等精神行为异常,最终将造成中度至极重度智力低下。由于黑色素缺乏,患儿毛发变*、皮肤较白、虹膜颜色变浅。血中蓄积的苯丙氨酸经旁路代谢后转化为苯丙酮酸、苯乙酸、苯乳酸等,自尿液、汗液中大量排除,出现鼠尿样体臭。此外,患者还易合并湿疹、呕吐、腹泻等症状。
诊断
高苯丙氨酸血症患者个体差异较大,极易漏诊误诊,只有通过新生儿筛查才可能早期发现。1、血苯丙氨酸测定:血苯丙氨酸浓度多在μmol/L以上。2、尿蝶呤谱分析:有助于鉴别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与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患者尿蝶呤谱正常。3、红细胞二氢蝶啶还原酶活性测定:有助于鉴别二氢蝶呤还原酶缺乏症。4、PAH基因检测:至今国际上已报道近千种突变。5、四氢生物蝶呤负荷试验:四氢生物蝶呤反应型高苯丙氨酸血症患者服用四氢生物蝶呤后血液苯丙氨酸浓度不同程度下降。6、脑电图:未经治疗的高苯丙氨酸血症患者多有脑电图异常,可表现为高峰节律紊乱灶性棘波。7、头颅影像学:部分高苯丙氨酸血症患者有脑白质异常,包括髓鞘发育不良和(或)脱髓鞘病变、脑白质空泡变性及血管性水肿,可对患者脑病变程度进行评估。
治疗
高苯丙氨酸血症一旦确诊应立即治疗,越早开始、预后越好。1.低苯丙氨酸饮食是治疗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所致高苯丙氨酸血症的主要方法限制天然蛋白质,补充无苯丙氨酸的特殊奶粉或氨基酸粉,满足机体蛋白质、热量等营养需求,保证营养发育。待血苯丙氨酸降至理想浓度时,可少量添加天然饮食,首选母乳,儿童时期可添加牛奶、粥、面、蛋等,应以低蛋白、低苯丙氨酸食物为原则,根据血苯丙氨酸浓度调整食物量和次数定。血苯丙氨酸浓度控制的理想范围是~μmol/L(2~6mg/dl),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生长发育。2.四氢生物蝶呤30%的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所致高苯丙氨酸血症患者为四氢生物蝶呤反应型,口服四氢生物蝶呤10~20mg/(kg·d)后血苯丙氨酸浓度可显著降低。部分患者只需口服四氢生物蝶呤即可获得良好的控制,部分患者在补充四氢生物蝶呤的基础上,可减少低苯丙氨酸配方奶粉的剂量。3.其他口服大分子中性氨基酸,通过与苯丙氨酸竞争而阻止苯丙氨酸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由乳清提取的不含苯丙氨酸、酪氨酸的天然蛋白质糖巨肽,苯丙氨酸脱氨酶口服制剂,酶替代疗法与基因治疗有待将来用于高苯丙氨酸血症的治疗。
预后
如能在症状前开始治疗,绝大多数高苯丙氨酸血症患儿都可以获得正常发育,与同龄人一样就学就业、结婚生育。如果在发病后开始治疗,多数患儿将遗留不可逆脑损害。遗传咨询与产前诊断:已有高苯丙氨酸血症生育史的夫妻需进行基因分析,在PAH基因突变明确的情况下,可在母亲下一次妊娠9~13周左右留取胎盘绒毛,或在妊娠16~23周抽取羊水,分离胎儿细胞,通过PAH基因分析进行胎儿产前诊断。对高苯丙氨酸血症女性患者需进行产前遗传咨询,在孕前6个月至整个孕期严格控制饮食,将血液苯丙氨酸浓度维持在~μmol/L之间。随着新生儿筛查的普及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一些遗传代谢病、内分泌疾病等危害严重的遗传病逐步得到有效防控。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愿孩子们健康成长。杨艳玲.从病例开始学习遗传代谢病[M].人民卫生出版社.陈静.可治性罕见病[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朱晓涵.苯丙酮尿症的致病机理与防治措施研究[J].当代化工研究,(09):-.
我是杨医生,不负医学不负卿
医院儿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遗传代谢病学组组长、儿科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临床营养学组副组长、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顾问;中华预防医学会出生缺陷预防与控制专委会常委、新生儿筛查学组副组长;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儿童遗传代谢病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临床遗传学组委员,青春期医学专业委员会临床生化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神经修复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线粒体疾病检验医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亚洲遗传代谢病学会理事。研究方向:遗传代谢与内分泌疾病的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