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病变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37病例读片患者女性,35岁,3天 [复制链接]

1#
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年龄:35岁

性别:女

一般病史:3天前于外院行胸部CT示右上后纵膈椎体旁占位性病变,考虑神经鞘瘤。我院胸部CT示右上纵膈气管、脊柱旁肿块,考虑恶性肿瘤伴周围淋巴结转移。PET/CT示右中后上纵膈高代谢肿块,为肿瘤性病变,考虑神经源性肿瘤可能性大。临床考虑为恶性肿瘤,神经源性肿瘤可能性大。

大体所见:肿物一块,大小2.5*2*1.5cm,,切面恢弘,质软。

免疫组化结果:阳性:Vimentin、S、CD56、GFAP、ER、PR、CD99;灶性阳性:CK、CK7、CK18、CK19、CgA、Syn;阴性:EMA、MC、CR、TTF1、CD、PLAP、AFP、CD30、HCG、WT-1。

(图片可左右滑动,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诊断结果

病理诊断:右后上纵膈原发性室管膜瘤,WHOII级。

室管膜瘤发生于儿童和青年人,好发于脑室系统和脊髓内,起源于脑室壁或脊髓导水管的室管膜上皮。镜下,常见特征为界限清楚、胶质瘤细胞密度适中,核形态单一、核圆形或卵圆形和胡椒盐状染色质。核分裂像罕见或缺如。最具关键特征的组织学改变是血管周围假菊形团和室管膜菊形团。退行性变包括黏液样变性、出血、钙化和偶尔出现灶性软骨和骨组织。偶见非栅栏状、地图状坏死灶。仍诊断为室管膜瘤WHOII级。

文献报道的部位还有骶尾区、卵巢、阔韧带、卵巢系膜、网膜、脊神经根、肺和纵膈。纵膈原发性室管膜瘤共报道9例,均为女性,以后纵膈多见。关于其起源,有人认为来自个体发育出奇由卵*囊向泌尿生殖嵴移动过程中,遗留下的全能性原始生殖细胞在女性激素的影响下发生了室管膜瘤。形态与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室管膜瘤相似,但免疫组化具有独特表现。

本例来自于广东病理之家,特此致谢!

优秀病例,精彩点评,交流讨论

尽在病理沙龙

长按指纹“识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