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病变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打败慢性支气管炎的,不是别人,就是小青龙 [复制链接]

1#

在中医理论中,肺在五脏六腑中的地位极高,《*帝内经:》中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也就是说,肺相当于一个王朝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帝内经》又说“肺朝百脉”,就是说全身各部的血脉都直接或间接地会聚于肺,然后敷布全身。因此,由肺部病变形成的慢性支气管炎必然影响到其他脏腑。

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症状为:咳、痰、喘,如果不加以调理治疗,很有可能会演变成“肺心病”,这时就会伴有浮肿、心悸等症状。裘教授认为,其病机的中心环节是“痰”和“气”。痰滞气道则咳、则喘,痰饮泛滥则肿、则悸。肺主气,肺气壅满、上逆,也可致咳、致喘,肺气虚弱亦能出现虚喘,气虚津化为痰,则痰益甚,两者可互为因果。

凭借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再加上对中医文献典籍的研究,裘老提出了用小青龙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主张。其方如下:

组成

麻*12~15克,桂枝10~20克,细辛6~12克,干姜9~15克,龙胆草9~15克,*芩12~30克,甘草9~15克,五味子9~12克,桃、杏仁各12克,制半夏15克,紫菀15克,前胡12克,枳壳15克。

用法

每日水煎1剂。

功效

温肺化饮,清化痰浊。

主治

各种慢性支气管炎及哮喘。

对于这个方子,裘老是这样解释的:方中麻*、桂枝可以疏解表邪;细辛既可以表散风寒,又能够内化寒饮,还有止嗽之功;干姜为温化寒饮之良药;龙胆草、*芩苦寒,降肺气,清痰热,其与细辛、干姜相伍,寒温并用,相辅相成,对慢性支气管炎极为有效;甘草是一味极好的止咳药,即使胸满痰涌之症,但用无妨;枳壳(枳实)利气宽胸;余药为化痰止咳之品。

裘老还指出,这则小青龙汤加减方将清肺与温化合用,辛散与酸收并投,化痰与顺气兼顾,和慢性支气管炎的病机颇为契合,所以才会收到良好的疗效。在应用时,如气喘较剧,可加葶苈子、马兜铃、苏子;痰多可加竹沥、南星;肢体浮肿可加猪苓、茯苓、车前子;气虚可加参、芪;肾虚加补骨脂、巴戟天等。

小贴士

小青龙汤是中医药学中的一个名方,最早出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的功效。此方适用于外感风寒,内停水饮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咳嗽,痰多色白清稀,甚则喘息不得卧或肢面浮肿,口不渴,苔薄白而润,脉浮紧。原方组成为:麻*9克,桂枝9克,干姜9克,细辛3克。五味子6克,白芍9克,半夏12克,甘草6克等。

用药需谨慎,请遵医嘱!(源于网络)

贵细药品滋补∣一个关爱您健康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