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病变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一个病例扒一扒多发性硬化病灶的影像及病 [复制链接]

1#
李从悠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59655.html

最近很多医生朋友反馈说和“脑科前沿”失去了联系,不能按时收到文章,记得给“脑科前沿”星标置顶,这样就可以及时收到并查看“脑科前沿”文章啦!

精彩正文

三博脑科是国内率先倡导“

经额底纵裂入路切除以颅咽管瘤为主的鞍区肿瘤”单位之一。

在此基础上,又创新性的提出了“额底纵裂经鸡冠膜锁孔入路”。

额底纵裂经鸡冠膜锁孔入路要求

以更低的手术视角和更微创的手术暴露,以更加精准地接近突入三脑室内肿瘤。即在直视下处理病变、保护脑组织及周围重要结构。此术式已实施超百余例,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术者

首都医院儿童神经外科中心、神外七病区

吴斌教授、杨庆哲主任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7岁11月,多饮多尿半年,间断呕吐伴头痛20天。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多饮多尿,夜间小便2-4次,饮水较前增多,无其他不适。20天前出现进食后呕吐,间断出现,同时伴头痛,位于前额及颞部。10天前出现精神变差,嗜睡,自诉视野缺损,视物重影。外院头颅MRI显示:蝶鞍扩大,鞍底下陷,鞍内及鞍上见不规则团块影,突入右侧海绵窦,大小18.9x13.5x23mm,增强显示明显不均匀强化,视交叉受压上抬。目前饮水多,进食少,尿多,体重近20天减轻7-8斤。

查体:体温正常,神清,粗测双眼视力下降,双眼颞侧视野缺损,余无明显异常。

血AFP:.98ng/ml(参考值:0-7),血β-HCG:64.28mIU/ml(参考值:0-3)。

术前CT

鞍内、鞍上、鞍旁可见占位病变,等密度,无明显钙化

术前MRI

肿瘤位于鞍内、鞍上、鞍旁,侵入海绵窦,右ICA被包绕,稍长T1,长T2,有小囊变,增强可见明显不均质强化。

诊断

本例患者为7岁11月女童,鞍区占位,包括鞍内、鞍上、鞍旁,主要的疾病包括:颅咽管瘤、生殖细胞肿瘤、视路胶质瘤等。

1、颅咽管瘤:是最常见的儿童鞍区肿瘤,多数位于鞍上,可出现下丘脑功能障碍、多饮多尿、视力视野障碍、颅压高、垂体功能低下等症状,但以多饮多尿起病的少见。典型CT显示鞍区囊性或囊实性占位,儿童90%以上出现蛋壳样钙化。MRI显示T1、T2呈低、等或高信号,可出现混杂信号,增强时可见实性部分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囊性部分呈壳样强化,囊液不强化。

2、生殖细胞肿瘤:当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时,常位于中线部位的鞍上和松果体区。松果体区生殖细胞肿瘤男性多见。女性以鞍上多见。除了良性畸胎瘤,所有颅内GCT均为恶性肿瘤,可经脑脊液播散或全身转移。

1)生殖细胞瘤:原始生殖细胞的恶性肿瘤,发生于性腺(男性称为睾丸精原细胞瘤,女性称为无性细胞瘤)或CNS,这些肿瘤的生存率远较非生殖细胞瘤好。

2)非生殖细胞瘤包括:胚胎性癌、绒毛膜癌、内胚窦瘤(卵*囊癌)、畸胎瘤(成熟畸胎瘤、未成熟畸胎瘤)。

3)混合生殖细胞瘤:包含上述2-6种。

3、视路胶质瘤:儿童多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肿瘤可呈完全实性,或肿瘤实性大于50%、伴中央或周围小囊。增强扫描实质部分显著强化。此种表现常见于中线区如鞍区、第三脑室等。往往起于视神经、视交叉等,常以视力视野障碍为首发症状。

本例患者考虑生殖细胞肿瘤可能性大,且AFP显著升高,β-HCG升高,可能伴有内胚窦瘤,或胚胎性癌,或未成熟畸胎瘤等。因此最可能的诊断:混合生殖细胞瘤。

术前视力视野

右眼1m数指,左眼0.8,右眼颞侧偏盲,伴鼻侧少部分缺损。左眼颞侧偏盲。

手术情况

本例患者采用冠切右额开颅额底纵裂经鸡冠膜锁孔入路。镜下全切肿瘤。

常规额底纵裂入路VS经鸡冠膜锁孔入路

术前、术后骨窗对比

箭头所示为鼻根(额骨与鼻骨交界部)

术后MRI

术后情况

右眼0.12,左眼1.0,右眼颞侧偏盲,左眼颞侧少许暗点。视力视野均较术前改善。多饮多尿、呕吐及头痛症状均好转。术后顺利出院。

术后病理:混合性生殖细胞瘤

本文作者/胡业帅博士

本文转自:Neurosurgery

分享 转发
TOP
2#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

封面摄影:邓敏兴老师

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是一种可累及大脑白质、皮层及深层灰质,形成多灶性脱髓鞘斑块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最常累及脑室周围白质、胼胝体、视神经、脊髓、脑干和小脑,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内散在分布的多病灶(空间多发性)与病程中呈现的缓解复发(时间多发性)为主要特点。今天的男主角男性,37岁,反复复视4年,双下肢无力、行走不稳1年,入院后看到他的磁共振片子上的中枢病灶完全是教学级的,几乎囊括了我们所有多发性硬化病灶的位置分布、形态等特点,故特地整理后给大家show一show,当然,因视力下降非此次急性发作症状,在行颅脑增强磁共振时未看到强化病灶,未作单独的视神经磁共振,故本文中未提供视神经影像。那么我们就来扒一扒他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灶吧。图1示双侧脑室旁、额、顶、颞叶皮层及皮层下,脑桥多发圆形或卵圆形病灶。T1低信号,T2高信号。图2示双侧桥臂、延髓、小脑多发圆形或卵圆形病灶,T2高信号。图3示双侧额顶叶皮层及皮层下、深部白质内多发长T1信号病灶,称“黑洞”(blackhole)。图4示T1矢状位像,胼胝体上缘可见多发斑片状低信号,“Dawnsingfinger“即“指压征”。图5示双侧放射冠区、侧脑室旁多发圆形、卵圆形或斑片状病灶,T2高信号,部分呈煎蛋征(双娇煎蛋)。(左侧侧脑室旁)病灶长轴与侧脑室长轴垂直。图6T2FLAIR薄层示双侧侧脑室旁、胼胝体多发斑片状高信号灶。图7矢状位T1像示:胼胝体深部、侧脑室上缘,脑桥见多发斑片状低信号。图8T2FLAIR像示(左图)上箭头—皮层病灶;(左图)下箭头、(右图)皮层下病灶。图9T2FLAIR像示(右图)皮层下累及U形纤维病灶。图10(上图)T1、(下图)T2FLAIR像示:病灶累及脑桥、延髓、双侧小脑。图11示双侧半卵圆中心、放射冠区病灶DWI像呈较高信号,以结节边缘较明显。图12T1增强(右图)示双侧放射冠区、侧脑室旁多发斑片状低信号灶,增强后呈轻度环形、开环样强化,由于本例增强磁共振做于激素冲击之后,故强化不明显。图13SWI示右侧白质半卵圆中心病灶,箭头示典型“中央静脉征”。图14DTI-FA图示侧脑室旁病灶呈较低信号,可提示轴突髓鞘磷脂含量越少。图15DTI箭头示右侧半卵圆中心局部纤维束变薄、较左侧纤细,左侧胼胝体中心纤维局部信号减低。图16示C2-6水平颈髓内散在小斑片状T2较高信号,箭头示C4-5水平结节状高信号灶。图17示T5水平胸髓内见短节段椭圆形病灶,T2高信号。图18示T7-8水平胸髓内见条片状T2高信号,且2个椎体节段。以上就是一例典型MS患者颅脑和脊髓典型病灶的分布及形态特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简要回顾一下MS病灶的病理及影像特点。重要提示:了解一个疾病,最佳的方式就是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特点,这样就抓住疾病的本质,唯有如此,无论诊断标准如何变化,核心的、本质的东西不会改变,才能免于人云亦云……看完了片子,为了加深印象,我们特别对多发性硬化的病理及影像特点做一个文字总结。一、MS的病理特征(本
TOP
3#
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s://4001582233.114.qq.com/ndetail_4487.html

各种临床研究证明,面对胶质瘤、脑膜瘤、颅咽管瘤、脊索瘤等部分恶性脑肿瘤,硼中子俘获疗法(BNCT)具有卓越的临床效果。


  由于硼中子俘获疗法允许一次性使用大剂量辐射,因此有些情况下肿瘤会发生快速完全反应(通过MRI显示,两天左右病变的退化和消失),这是与X射线不同治疗。


  32岁男性脑瘤患者,手术后进行放化疗,一年后复发,再次手术化疗后病情进展,出现麻痹和失语症状。作为缓和症状的疗法,患者接受了BNCT治疗,希望达到症状改善和在家休养的目的。

如图所示,BNCT照射后在三周内结束点滴治疗,继续少量服用类固醇类药物。虽然还有轻微的失语症症状,但已经能在家独立行走。MRI分别显示了BNCT治疗一天后、两周后和一个月后肿瘤逐渐缩小的过程。结论:针对复发的恶性胶质瘤行非开颅BNCT治疗,具有缩小肿瘤和维持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


  除了上述例子之外,还有恶性脑膜瘤病例,其中已经实现了良好的肿瘤反应。这种病理类型的肿瘤对X射线治疗是难以治愈的。


  BNCT是一种什么样的“治癌神器”?


  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技术是目前国际前沿的抗癌治疗技术,已成为未来恶性肿瘤放疗的重要选择之一。BNCT,(BoronNeutronCaptureTherapy)即“硼中子俘获治疗”,是一种能够选择性地阻击癌细胞的放射线疗法。它利用能量低的中子和聚集在癌细胞和组织中的硼化合物的反应,在定点破坏癌细胞,对身体造成的负担较小。


  B代表Boron,也就是硼(元素)。硼为黑色或银灰色固体。晶体硼为黑色,硬度仅次于金刚石,质地较脆。N代表Neutron,也就是中子,它是组成原子核的核子之一。中子是组成原子核构成化学元素不可缺少的成分。而C代表Capture,捕捉;T代表Therapy,疗法。BNCT对于癌细胞和正常细胞混合在一起、并且恶性程度高的脑肿瘤为首的癌症特别有效,能够相对保证其术中及术后生活质量。


  经过了理论发展阶段(~)、尝试失败阶段(~)、取得初步成效阶段(~)、加速器BNCT逐步兴起阶段(至今)。先后有美国、日本、芬兰、瑞典、意大利、荷兰、阿根廷和中国等国家开展了BNCT临床治疗,对多恶性脑肿瘤、恶性黑色素皮肤癌、复发性头颈癌以及转移性肝癌等余名患者做了临床治疗(表1),取得了明显疗效。


  优势1:治疗疗程短,基本上只需照射一次。


  优势2:靶向性好,对周围细胞组织损伤小;硼化合物只被癌细胞吸收,具有普通辐射和锂颗粒三倍生物效应的α光束精准破坏癌细胞DNA。


  优势3:无需增氧效应:不仅可杀死富氧细胞,也可杀死乏氧细胞及处于静止期细胞。


  优势4:难治性癌症的新疗法:对于侵入性、多发性、复发性、抗辐射性,不能手术的癌症,以及放射治疗适应不良的癌症都可以尝试硼中子俘获治疗。


  优势5:避免了化疗或免疫治疗易产生的细胞抗药性问题。


  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与质子治疗的区别


  近年来,高精度放射治疗--质子治疗因其精确选择性地靶向杀伤肿瘤的能力而被公认为全球较为精准的放疗技术,其特有的布拉格峰使它们只针对癌症病灶照射,能极大程度的避免对正常组织的损害,如图所示,在质子束到达肿瘤之前,布拉格峰还是会使正常组织暴露于一部分辐射,虽然相较于传统放疗对正常组织的伤害要少的多,但还是会产生一定的损伤和副作用。


  相比之下,允许选择性照射细胞的硼中子俘获疗法与这些方法完全不同。甚至肿瘤组织内存在的正常细胞也会受到保护。当用DVH(剂量体积直方图)(下图)说明时,差异很明显:观察到正常组织剂量和肿瘤(细胞)剂量的曲线在任何地方都不相交。除了BNCT之外,没有任何治疗方法DVH曲线彼此完全分离。BNCT可以选择性地对肿瘤(细胞)施加一定剂量的放射。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提示,硼中子俘获疗法,作为一项新的癌症治疗技术,未来的前景非常广阔,也值得期待,希望有更多的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分部成功研制我国首台自主研发加速器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实验装置的基础上,近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与医院合作开展了第二台BNCT临床设备的设计和研制。预计4年后(另一说年底),该设备投入临床使用。


  医院肿瘤放射治疗科学科带头人张纯主任介绍,BNCT是放射与药物结合的靶向、细胞级精准放疗,利用中子与硼元素的核反应,选择性摧毁癌细胞,对人体正常组织无损伤,适用于对普通放疗不敏感的晚期肿瘤患者。

PS:坚持就是胜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