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病变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用这个方法来治疗小脑萎缩,不仅养生效果还 [复制链接]

1#

小脑萎缩(cerebellaratrophy)准确来说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神经影像学的表现。既可见于一些遗传性、变性性疾病,也可见于某些急性病程如急性小脑炎的后期及某些药物中*等,甚至某些临床无症状的人,影像学检查也可见到小脑萎缩,尤以老年人多见。

其共同特征是神经影像学检查发现小脑的容积减小,脑沟增宽。可分为局限性和广泛性小脑萎缩。由于小脑主要参与躯体平衡和肌肉张力的调节,因此小脑萎缩患者临床多出现步态不稳,共济失调,言语不清等症状。

我院有接诊过一位典型的小脑萎缩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症状已经恢复,目前处于停药观察状态,患者资料如下:

患者女性,58岁退休工人,2型糖尿病病史2年。无明确家族遗传病史,否认家族成员类似病史。因头晕.行走不稳、上肢颤抖1年入院。

患者缘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行走不稳及右上肢静止性震颤,随后言语亦出现欠流利、发音费力。行走:时易向右侧偏斜,需他人搀扶后方能步行稍远距离。无明显吞咽、饮水困难。人院体查可见言语稍含糊、费力。

眼球左侧及上方运动均可见眼球震颤。咽反射正常,伸舌居中。四肢肌张力、肌力正常。双侧肢体浅感觉对称。右侧肢体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均较对侧完成欠佳。闭目难立试验不稳,睁眼代偿不明显。右上肢可见震颤,静止时明显。双侧巴宾斯基征(-)。心肺及腹部未见明显异常。

影像学检查:

头颅MRI可见第四脑室及小脑延髓池扩大,小脑半球体积缩小,桥脑变细,未见明显橄榄体,T2加权像可见脑桥十字形高信号影,即十字征,为OPCA较为特征性影像学改变(如图1、2)。

小脑菱缩分为遗传性与非遗传性,遗传性也称Menzel型,遗传方式大多为常染色体显性,少数是隐性。

病理改变主要为小脑、桥脑、下橄榄核萎缩,细胞脱失伴胶质增生。小脑中以蒲金野细胞丧失最明显,颗粒层变薄,小脑中脚和齿状核变性。脊髓中的后索、橄榄脊髓束、皮质脊髓東以及脊髓小脑東变性,克拉克柱细胞及前角细胞脱失。

还可累及到基底节和大脑皮质。起病多在壮年或者中年,男性稍比女性多,患者逐渐出现肢体的共济失调,讲话含糊不清,眼球活动障碍,特征是“慢动眼活动”,是由于眼球的快速扫视障碍所致,患者常呈凝视状,晚期眼球几乎固定。

还可伴发锥体束征、椎体外系征、肌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MRI诊断OPCA价值最大,其主要改变表现为:1.脑干萎缩,以前后径变小更明显。2.两侧小脑对称性变小。MRI任何方位均可显示小脑的变化,以轴状位及冠状位效果较佳。3.脑池及脑室增大小脑及脑干萎缩导致相邻脑室、脑池扩大。4.脑干(多为桥脑位置)出现特征性的“十字征"改变。

治疗过程

《难经》载:“督脉者,起于下极之命,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督脉具有通髓达脑的作用,与脑联系密切。病在督脉,发于脑,因于寒,盖督脉为阳脉之海,寒袭阳脉,督阳不化,易致痰湿浊饮内生;督阳不运,则易致气血留滞,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滞于脑络,小脑不得充养,则脑髓萎缩不用;若督阳与热相合,两阳相加,燔灼督脉上承之精,精亏髓不满,亦可发为小脑萎缩。基于辨病与辨证的认识,辨病是找疾病的基本矛盾,辨证是找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基本矛盾贯穿于某一疾病全过程,能反映该病某些共同特点和本质;主要矛盾则是在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起主导作用,决定疾病进程的阶段性矛盾。故小脑萎缩病位仍以督脉为主,病机以督脉受损与不充为主要病机。随着病情发展和病变部位的扩大,可兼见脾、胃、肝、肾等脏腑气血津液不调的出现。

中医辨证:痰浊内阻.清窍不利.肝肾不足,脑海空虚。治宜化痰浊.醒脑开窍,补肾填精。根据患者情况开出方药/p>

*参.*芪.法半夏、石莒精、胆南星,陈皮、川贝母,云苓,白术.丹参各.防风、蚌衣.赤芍.桃仁、生地。当归、元胡各.每日1剂水煎服。(温馨提示:上述药物需要针对性的开方子。每位患者的情况不同,药物剂量克数不同的。仅供参考!不易自行服用,如需药方请联系李俊才医生。)

治疗2个月,患者生活能自理,步态稳健,头颈不歪,腰膝挺直.语言清晰流畅.无四肢及头颅震颤,书写恢复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查双眼球无震颤、双上肢指鼻试验阴性.足跟膝胫试验阴性,目前已恢复处于断药观察期。

李俊才大夫治疗小脑萎缩有着多年临床经验,通过益脑平衡疗法帮助很多患者提高了生活质量。在多年治療小脑萎缩的经验上,李俊才大夫认为,小脑萎缩与痰湿阻滞、气血瘀阻密切相关,痰、瘀产生后,阻滞经络脉道而发病,且两者常相互结合,互相影响,难以祛除,痰瘀即生,还会加重正气的损伤,而成虚实夹杂之证,故而临证时,从整体出发,辨证分析,切中病机要害,综合性用药,才能让病人症状得到改善。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