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病变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沉迷手机的孩子,身体会发生4个惊人变化, [复制链接]

1#

作者

番茄妈

昨天,我跟儿子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祸首”就是手机。

暑假以来,他整天机不离手,

每次我跟他说话,总是头也不抬,应付了事。

气急之下,我一把抢过手机。

谁知道,他挑衅地看着我:

“为什么你跟爸爸就能玩?”

看着一脸不忿的儿子,我陷入了深深的无力。

手机诱惑之大,就连成年人也难以抵御,

更何况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

明明只想找资料,不自觉便刷起了朋友圈;

明明想看5分钟,眨眼已经过了2小时……

手机成瘾就像一个无底黑洞,

在不知不觉中就吞噬了我们的时间。

比这更可怕的是:

手机成瘾还侵蚀孩子的大脑、改变孩子的思维、破坏孩子的习惯……

沉迷手机的孩子,会发生这4个变化

1、手机成瘾,孩子大脑变“萎缩”

儿童行为学家迪米特里·克里斯塔基斯研究发现,

上瘾大脑与健康大脑,在结构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健康大脑,外观饱满,纹路清晰;

上瘾大脑,萎缩得像是一颗干枯的核桃。

克里斯塔基斯表示:

每天接受不同的刺激,孩子才能发展出一个健康的大脑。

作家伊丽莎白·基尔比也在《限屏教育》书中写道:

从出生到5岁,

孩子的大脑神经元建立了大量的连接和神经通路,速度是5岁以后的两倍。

现实生活中有着丰富的信息:

用眼睛看到苹果颜色,用小手摸到苹果触感,

用鼻子闻到苹果气味,用嘴巴尝到苹果味道。

手机的出现,简化了孩子感受世界的方式,

点一点或滑一滑就可以摘到苹果。

一旦孩子习惯被抽象简化的信息,

他就会对真正的三维世界失去兴趣,对丰富的信息不敏感。

大脑得不到足够的感官刺激,结构和功能也会发生负面变化。

最终导致孩子的认知能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等,都明显落后于普通孩子。

2、手机成瘾,孩子变得不爱思考

知乎上有人说:

“我原来非常喜欢读书,专业性很强的书都看得进去。短视频最火的那一个月,我连爽文小说都看不下去了。”

电子产品最大的特点是快反馈,点一下手机,

内容、图片、信息、声音就会自动灌输到大脑里去。

一旦孩子付出较低的成本就能获得满足,

他就会习惯简单直白的互动,

他就没有精力去深度思考。

伊丽莎白·基尔比在《限屏教育》告诉我们的则更可怕:

5岁以后,神经演化出一种修剪机制,

原则就是有用的就留着,没用的就修剪掉。

等孩子长大,需要解决复杂问题的时候,

我们会发现:

沉迷手机的孩子大脑反应慢,对情绪没有感知,因为那些很少用到的神经早被大脑“修剪”了。

3、手机成瘾,孩子做事更没耐心

作家亚当·奥尔特在《欲罢不能:刷屏时代如何摆脱行为上瘾》,

讲了一个有意思的案例。

一个五六个月的婴儿在翻电子杂志,

轻轻一划,杂志就“哗啦”翻页。

婴儿乐得手舞足蹈。

接下来,她父母拿来一本真正的杂志给婴儿翻。

结果,婴儿怎么用力也翻不动杂志,

怎么滑动也不出来“哗啦”的声音。

她生气地把杂志扔到一边。

这个案例说明了,

过早接触手机带给孩子一种错误的认知:

所有事物是点一下就马上有的。

这样的认知,

会让孩子很难接受现实生活中慢的事情,

长期以往他会变得急躁、没有耐心。

4、手机成瘾,孩子真实的朋友减少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

评论、点赞,成为朋友之间最常用的交流方式。

利用人的社交本能,

让用户陷入一种被看到、被喜欢的渴望,

是手机软件抢夺注意力的手段之一。

但过度沉迷手机,孩子会丧失探索真实世界的欲望。

手机为孩子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交流方式,

也让孩子失去了更多直面交流的机会。

有多少孩子,在网络世界能言善辩,好友成群,回到现实却少言寡语,不善交际。

一项研究点出了问题的关键:

过多的屏幕时间会阻碍语言、社会和情感的发展,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观察力、同理心、认识自己的方式及人际关系。

还有的孩子因为对手机的依赖,

让手机占据了生活的大部分空间,甚至忽略了身边的人和事。

帮助孩子避免上瘾,父母能做什么?

手机是现代生活的基本工具,

让孩子绝对远离手机,是不现实的。

如何合理使用手机,避免孩子被手机控制,

才是家长不得不思考的难题。

1、正视当下问题

家长需要达成一个共识:

不是孩子定力不够,而是“对手”太厉害。

纪录片《智能陷阱》采访了许多互联网产品核心技术人员,

他们表示:

互联网产品就是以让人上瘾为目的设计的。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

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增长了亿万倍。

相比之下,人类大脑生理机制的进化,几乎为零。

更何况,强大的算法背后,

还有押注重金的互联网巨头、全世界最聪明的设计师、了解儿童心理的教育专家……

人道技术中心创始人Tristan做过一个比喻,

就像赌城里的老虎机,

表面看用户在有意识地刷手机,

实际上所有的动作都是在诱导下进行的。

当孩子拿起手机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

这是一场不公平的博弈。

2、学会善用手机

如果无法战胜一件事,

最好的方法是跟它和平相处。

《智能陷阱》给出了一些建议,

让手机成为孩子的学习工具,而不是娱乐产品。

比如:卸载不重要的软件、将容易上瘾的软件移除主页面、关掉不必要软件的通知消息等等。

很多软件都有“儿童模式”,比如设置使用时间段、时长等等,也会对避免孩子沉迷起到了不错的效果。

3、约束孩子的“屏幕时间”

我们还可以参考一些科技巨头的做法。

《连线》杂志前主编克里斯.安德森:

禁止孩子们在卧室使用电子产品;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规定孩子们:

上学日的晚上和吃饭时间,禁止使用手机。

对于电子产品的使用,美国儿科学会给出了如下建议:

1岁半以前,不要使用任何电子产品;

1岁半至2岁,可选择一些优质的内容,同时,家长和孩子一起观看;

2岁至5岁,每天对着屏幕的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

家长还可以与孩子共同协商制定规则,全家人都要严格执行。

4、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脑科学家洪兰建议家长:

当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兴趣被培养好后,

再接触动态的电子屏才好。

很多孩子开始接触手机,并逐渐沉迷,

很大的原因是现实世界没有吸引自己的事情。

每多一种爱好,

孩子就多一种从手机中转移注意力的方式。

5、父母以身作则很重要

孩子是踩着父母的足迹一步步长大的,

每一位父母都需要做好孩子的“引路人”。

网络上流传一张图片:

孩子身上的每一个不良习惯,

几乎都能在父母行为中找到根源;

而好习惯的养成,

皆来自于对父母行为举止的微妙模仿。

如果父母在家整日手机不离手,

孩子自然沉迷手机不能自拔;

如果父母经常捧着一本书看,

孩子也会养成每天阅读的好习惯。

如果我们想要孩子更好成长,首先自己就要成为那样的人。

作家茨威格说:

“命运所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我们一起想想孩子开始如何接触到手机的?

孩子不想吃饭,“边看动画片边吃饭。”

孩子想要玩具,“不买就给你看短视频。”

孩子要出去玩,“我没时间,给你玩会儿手机。”

……

可教育孩子太累、工作太忙,都不该是我们把孩子扔给手机的理由。

孩子对父母是天然依赖的,

手机的吸引力再强,也强不过父母的陪伴。

在孩子还愿意跟你亲近的时候,

帮助孩子养出健康的习惯吧。

毕竟,父母的有效期很短,只有10年,

不要因为一时的偷懒,造就孩子一生的遗憾。

——End——

作者:我是番茄妈呀,左手写文,右手带娃,努力培养未来需要的孩子。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